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
意思:捕捉蝗虫捕蝗虫究竟有什么好处,徒使饥饿的人重费用。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捕蝗-刺长吏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捕蝗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首先,诗中描绘了捕蝗的场景,描述了捕蝗者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与蝗虫进行斗争的情景。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将捕蝗者的艰辛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作者通过描述蝗虫的泛滥和河南长吏的忧心忡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义。他认为,河南长吏为了解决饥荒问题,不得不采取捕蝗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却无法真正解决根本问题。
此外,作者还对当时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反思。他认为,一蝗虽死百虫来,人力无法定天灾,这表明了当时政治制度的不完善和无能为力。他呼吁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这表明了他对良政的渴望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注。
最后,作者引用了历史上的例子,表达了对贞观之治的向往和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他提到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这表明了他对一个良好政治环境的渴望和对人民福祉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捕蝗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良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