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意思:最近听说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出自作者[元]谢应芳的《吴下咏怀(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兵革何时已,车书四海同。
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
欲作菟裘计,桃源路不通》。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心。
首联“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兵革何时已,车书四海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作者通过描述使者再次来到江东传达哀痛诏令的情景,暗示了战乱和纷争仍在继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兵革何时已”一句则表达了对战争何时能结束的疑问和担忧。最后,“车书四海同”一句则表达了对天下大同、和平共处的向往。
颔联“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落花、春雨、芳草、夕阳,这些美好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然而,这美好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战争和动荡,这使得作者更加渴望和平和安宁。
颈联“欲作菟裘计,桃源路不通。”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菟裘计”指的是安定生活的计划,“桃源路不通”则暗示了现实中的困难和障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景象的描绘和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动荡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意象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