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吴下咏怀(八首)》 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意思:最近听说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出自作者[元]谢应芳的《吴下咏怀(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兵革何时已,车书四海同。
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
欲作菟裘计,桃源路不通》。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心。 首联“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兵革何时已,车书四海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作者通过描述使者再次来到江东传达哀痛诏令的情景,暗示了战乱和纷争仍在继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兵革何时已”一句则表达了对战争何时能结束的疑问和担忧。最后,“车书四海同”一句则表达了对天下大同、和平共处的向往。 颔联“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落花、春雨、芳草、夕阳,这些美好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然而,这美好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战争和动荡,这使得作者更加渴望和平和安宁。 颈联“欲作菟裘计,桃源路不通。”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菟裘计”指的是安定生活的计划,“桃源路不通”则暗示了现实中的困难和障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景象的描绘和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动荡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意象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兵革何时已,车书四海同。
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
欲作菟裘计,桃源路不通。

关键词解释

  • 江东

    读音:jiāng dōng

    繁体字:江東

    英语:east of a river

    意思:(江东,江东)

    1.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南、东北北流向,隋·唐以前,是南北往来主要渡口的所在,

  • 哀痛

    读音:āi tòng

    繁体字:哀痛

    短语:悲切 痛定思痛 悲恸 肝肠寸断 悲壮 断肠 痛

    英语:grief

    意思:哀伤;悲痛。
    《礼记三年问》:“三年

  • 使者

    读音:shǐ zhě

    繁体字:使者

    短语:大使 行李 使 行使

    英语:emissary

    意思:I
    使唤之人;僕从,佣工。
    《礼记投壶》:“司射、庭

  • 近闻

    读音:jìn wén

    繁体字:近聞

    造句:

  • 诏使

    读音:zhào shǐ

    繁体字:詔使

    意思:(诏使,诏使)
    皇帝派出的特使。
    《晋书刘暾传》:“敢因刘舆拒扞诏使,私欲大府兴长狱讼。”
    《新唐书崔戎传》:“时诏使尚在,民泣诣使,请白天子丐戎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