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頵道人还西山》 曾经照玄鬓,未得卸朝簪。

曾经照玄鬓,未得卸朝簪。

意思:曾经照两鬓,没有得到朝廷簪子卸。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送頵道人还西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尝忆洪崖涧,穿云路万寻》是一首对洪崖涧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尝忆洪崖涧,穿云路万寻”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洪崖涧的深深怀念。洪崖涧,据传是洪崖所在之处,山势险峻,云雾缭绕,风景优美。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回忆起洪崖涧时,脑海中浮现出的穿云山路,万寻之高,引人无限遐想。 “曾经照玄鬓,未得卸朝簪”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玄鬓,指年轻时的容颜,这里代指青春年华。卸朝簪,指不再为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仕途生活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 “老去驰庄蝶,年来有越吟”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的现实状况和感慨。老去驰庄蝶,表达了诗人年老体衰,如同庄周梦中的蝴蝶,已经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驰骋疆场。年来有越吟,表达了诗人年岁渐长,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如同越人歌唱,感慨万千。 最后,“羡师从此去,旧隐翠微深”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羡师从此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羡慕和向往,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位老师一样,离开朝堂,回到翠微深处的旧隐,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洪崖涧的回忆和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反思和感慨,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尝忆洪崖涧,穿云路万寻。
曾经照玄鬓,未得卸朝簪。
老去驰庄蝶,年来有越吟。
羡师从此去,旧隐翠微深。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曾经

    读音:céng jīng

    繁体字:曾經

    短语:就 都 一度 既 已 曾

    英语:once

    意思:(曾经,曾经)
    表示从前经歷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 朝簪

    读音:cháo zān

    繁体字:朝簪

    意思:朝廷官员的冠饰。常用以借指京官。
    唐·张说《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宋·苏舜钦《寄守坚觉初二僧》诗:“师方传祖印,我欲谢朝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