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chà yī
繁体字:衩衣
英语:a woman's gown with slits on the sides
意思:两侧开衩的长衣。古人用以称男子便服,始于唐。唐·李廓《长安少年行》之六:“不乐还逃席,多狂惯衩衣。”《资治通鉴唐僖宗干符元年》:“凝、彦昭同举进士,凝先及第,尝衩衣见彦昭。”胡三省注:“衩衣,便服不具礼也。”元·胡三省《通鉴释文辨误》卷十一:“衩衣二字,今人所常言也。凡交际之间,宾以世俗之所谓礼服来者,主欲从简便,必使人传言曰:‘请
解释:1.两侧开衩的长衣。古人用以称男子便服,始于唐。
详细释义:亵眼、开叉的便袍。唐?王建?宫词一○二首之一○二:『每到日中重掠鬓,衩衣骑马绕宫廊。』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cy
【拼音】chǎ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