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xíng mǎ
繁体字:行馬 意思:(行马,行马)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 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称拒马叉子。 《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汉·郑玄注:“梐枑谓行马,行马再重者,以周围,有外内别。” 唐·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解释:1.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呼拒马叉子。
造句:汉魏三公门视行马,又名杈子。的东西行马路,叫做彭刘杨路。二次大战后,1947年恢复举行马票。镇上的马戏团要进行马戏
首字母缩写:xm
【拼音】xíngmǎ
【行马开头的诗词】
《安仁道中旱行》
行马江头未晓时,好风无限满轻衣。 寒蝉噪月成番起,野鸭惊沙作队飞。 揭揭酒旗当岸立,翩翩鱼艇隔湾归。 此间物象皆新得,须信诗情不可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