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fāng lán
繁体字:芳蘭 意思:(芳兰,芳兰) 兰花。古人常以喻君子。 晋·陆机《拟涉江采芙蓉》诗:“上山采琼蕊,穹谷饶芳兰。”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我有芳兰,民胥攸咏。” 宋·柳永《秋蕊香》词:“留不得光阴催促,奈芳兰歇,好花谢。” 清·龚自珍《水仙花赋》:“时则艳雪铺峦,懿芳兰其 详细释义:1.香兰。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思树芳兰,剪除荆棘。』 2.香气。南史?卷二十?谢弘微传:『觉此生芳兰竟体,想谢庄政当如此。』
造句:太和正音谱评为“如幽谷芳兰”。而芳兰犹属意生,屡以色授。入室,见芳兰方与江城对弈。引语赏评:俯挥素波,仰掇芳兰。
首字母缩写:fl
【拼音】fānglán
【芳兰开头的诗词】
《牡丹百咏(录三十二首)》
芳兰气味海棠神,并作庭前锦样真。 风叶似来遗佩女,露腮如遇泣珠人。 数枝宿艳欺山日,百岁浮生栖草尘。 正是及辰君不赏,莫教春去却怀春。 ¤
【包含芳兰的诗词】
《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