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ài kū
繁体字:代哭 意思:谓古代举丧时,服丧者依次更替号哭,以免丧主过哀而伤身。 《周礼夏官挈壶氏》:“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 郑玄注:“代,亦更也。礼,未大敛,代哭。” 贾公彦疏:“大敛之后,乃更代而哭,亦使哭不绝声。” 《仪礼士丧礼》:“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乃代哭,不以官。” 郑玄注:“代,更也。孝子始有亲丧,悲哀憔悴,礼防其以 详细释义:人死后,丧家请人更替而哭,使哭声不断,表示哀伤。周礼?夏官?契壶氏:『凡丧,县壶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
造句: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内外侍临者,代哭不绝声。长诗代哭辛酸泪,斗室微吟黯淡音。业妻冯氏,犹日以骂代哭。
首字母缩写:dk
【拼音】dàikū
【包含代哭的诗词】
《秋怀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义也》
雨滴大梧叶,风转孤蓬窠,秋色固凄怆,二物感人多。 日月行黄道,倏过如飞梭,大计百年间,贵贱俱销磨。 东家及西舍,更代哭与歌。 若无杯中物,如此摇落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