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dà sì
繁体字:大祀 意思:帝王最隆重的祭祀。指祭祀天地、宗庙等。 《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郑玄注:“郑司农曰:‘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以下。’玄谓,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小祀又有司中、风师、山川、百物。” 《隋书礼仪志一》:“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庙等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为 详细释义:最隆重的祭祀。指祭天地、上帝、太庙、社稷、先师孔子等。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唬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造句:它曾先后被命名为大祀门和大享门。北京天地坛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十二月(公元1421年2月)主要建筑为大祀殿,基础在现在祈谷坛位置上,规模比南京天地坛大。
首字母缩写:ds
【拼音】dàsì
【包含大祀的诗词】
《大祀》
晨驾旌旄列队行,龙旗遥映凤城明。 护霜云外天颜碧,笼水烟边山色青。 新岁野郊春气霭,今朝村市晓晴生。 鞠躬稽首参天处,四海讴歌贺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