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ān jué
繁体字:三絕 意思:(三绝,三绝)
1.指三国·魏《受禅碑》的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字。 唐·李绰《尚书故实》:“魏《受禅碑》,王郎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
2.三国·吴主赵夫人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吴有三绝,四海无俦其妙。”见晋·王嘉《拾遗记吴》。
3.指晋·顾恺之的才、画、痴。
详细释义:1.三次断绝。比喻勤于诵读。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宋?苏轼?夜梦诗:『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2.三种卓越超绝的才能。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顾恺之传:『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书绝、痴绝。』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F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造句:盖两公书与文与其人为三绝耳。鲛绢,参见《题帕三绝句》注。汾酒素以色、香、味三绝著称。后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绝句耳。
首字母缩写:sj
【拼音】sānjué
【用三绝造句】
1、韦编三绝,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卧薪尝胆,圆木警枕。
【三绝开头的诗词】
《挽余丞相四首》
三绝今非少,元功人未知。 岂云公有憾,时恐世传疑。 谁解吟成史,宁忧罪到诗。 诗成终自愧,空恨一年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