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sān máo
繁体字:三茅 意思: 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嵴茅草。 《晋书礼志上》:“武皇帝亦初平寇乱,意先仪范。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瑄。”详“三嵴茅”。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 唐·许浑《亡题》诗:“商岭採芝寻四老,紫阳收朮访三茅。” 宋·柳永《巫山一段云》词:“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详“三茅君”。
3.山 解释:1.古代供祭祀用的三脊茅草。
2.指传说中修仙得道的茅君三兄弟。
3.山名。亦称茅山﹑句曲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相传茅君三兄弟得道于此,故名。 详细释义:长有三棱的菁茅,为古代的瑞草。晋书?卷十九?礼志上:『其吉礼也,则三茅不翦,日观停u。』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sm
【拼音】sānmáo
【三茅开头的诗词】
《茅山》
三茅高出七山巅,顿隔尘沙道路千。 灵籁萧萧风笛弄,奇形奕奕陇牛眠。 人间已有嘉平帝,地下谁通句曲天。 幸喜吾庐居在此,时从寄傲任悠然。
【包含三茅的诗词】
《鹧鸪天·柏绿椒红事事新》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