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ān
● 喰
cān ㄘㄢˉ
◎ 古同“餐”,吃。
其它字义
● 喰
sūn ㄙㄨㄣˉ
◎ 古同“飧”,简单的饭食。
其它字义
● 喰
qī ㄑㄧˉ
◎ 爱饮食。
拼音:cān
- 动词 吃、食。 【组词】:「聚餐」、「野餐」。《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 动词 捱、受。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呼保义哥哥见责,我李山儿情愿餐柴。」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有一日受法,餐刀正典刑。」
- 动词 采取、听取。《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餐舆诵于丘里,瞻雅咏于京国。」
- 名词 食物、饭食。 【组词】:「早餐」、「西餐」。
- 名词 量词。计算饮食次数的单位。 【组词】:「一天三餐饭」。
拼音:sūn
- 名词 称谓:(1) 用以称儿子的子女。 【组词】:「祖孙」。唐.杜甫〈石壕吏〉诗:「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红楼梦.第二回》:「只眼前现有二子一孙。」(2) 用以称同姓自孙子以下的后代。 【组词】:「曾孙」、「玄孙」。(3) 用以称与孙同辈的亲族。 【组词】:「外孙」、「侄孙」、「姨孙」。
- 名词 再生或孳生的植物。 【组词】:「稻孙」。宋.苏轼〈撷菜〉诗:「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孙武。
- 形容词 小。参见「孙络」条。
,- 形容词 谦卑、恭顺。《礼记.缁衣》:「民有孙心。」《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动词 遁逃、流亡。《春秋.庄公元年》:「夫人孙于齐。」
,- 上述[二]的另一种读音。
拼音:sūn
- 名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汉.王逸.注:「荪,香草也。」
拼音:sūn
- 名词 称谓:(1) 用以称儿子的子女。 【组词】:「祖孙」。唐.杜甫〈石壕吏〉诗:「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红楼梦.第二回》:「只眼前现有二子一孙。」(2) 用以称同姓自孙子以下的后代。 【组词】:「曾孙」、「玄孙」。(3) 用以称与孙同辈的亲族。 【组词】:「外孙」、「侄孙」、「姨孙」。
- 名词 再生或孳生的植物。 【组词】:「稻孙」。宋.苏轼〈撷菜〉诗:「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 名词 姓。如春秋时齐国有孙武。
- 形容词 小。参见「孙络」条。
,- 形容词 谦卑、恭顺。《礼记.缁衣》:「民有孙心。」《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动词 遁逃、流亡。《春秋.庄公元年》:「夫人孙于齐。」
,- 上述[二]的另一种读音。
拼音:sūn
- 名词 晚饭。《孟子.滕文公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汉.赵岐.注:「朝曰饔,夕曰飧。」
- 名词 煮熟的饭菜。 【组词】:「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 名词 便饭。《仪礼.聘礼》:「宰夫朝服设飧。」汉.郑玄.注:「食不备礼曰飧。」
- 动词 以水泡饭。《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唐.孔颖达.正义:「飧谓用饮浇饭于器中也。」
拼音:sūn
- 名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歌.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汉.王逸.注:「荪,香草也。」
拼音:sūn
● 飱
sūn ㄙㄨㄣˉ
◎ 同“飧”。
拼音:sūn
● 蕵
sūn ㄙㄨㄣˉ
◎ 古同“薞”。
拼音:sūn
● 槂
sūn ㄙㄨㄣˉ
◎ 〔公~〕又作“公孙”,即银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