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长子,周代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 微子,子姓,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早年在微子国(今山西长治潞城微子镇一带)做诸侯国君。启因封国为微,姓氏为子,故后来被称为微子。后来成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开国远祖,第一代国君。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微子启、微仲衍与帝辛三人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而被立为王后之后生帝辛。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最后才立帝辛嗣位。微子死后葬于宋国国都西南(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建有微子祠。![]()
人物生平微子,子姓,名启,殷商贵族,殷商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帝辛(纣王)的庶兄,周朝初年被周成王封于商丘,建立宋国,成为周朝宋国的始祖,后世因之称为宋微子(汉代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 殷商末年,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微子屡谏,不被采纳,于是惧祸出走。周武王姬发灭商,微子自缚衔璧乞降。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周成王封微子于商族发祥地商丘,以示不绝殷商之祀,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微子是个勤政的君主,为殷民所爱戴。因其在商代时封国名微,姓为子,故称微子。微子是商王帝乙之长子,纣王庶兄。微子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便远离纣王逃到微。“微”是微子的封国,原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后微子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所以那里也称为“微”。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情况。周武王很受感动,乃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周公以成王命封微子国于宋,即今商丘一带,微子成为宋国国君、始祖。 武王灭商后,微子持商王室宗庙礼器,来到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秉茅,向武王请罪。武王将他释放,恢复他原有爵位,以示宽厚为怀。 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年少,周公旦代行当国。管国、蔡国疑之,跟武庚一起作乱,打算袭击周成王、周公。周公奉周成王之命诛武庚,杀管叔,释放蔡叔,仍然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国于宋。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爱之。 微子寿终后,葬于宋国国都商丘西南,在商丘建有微子祠。 宋微子去世后,弟弟衍为国君,就是宋微仲。微仲去世,儿子宋公稽立。宋公稽卒,子丁公申立。丁公申卒,子湣公共立。湣公共卒,弟炀公熙立。炀公即位,湣公子鲋祀弑炀公而自立,曰“我当立”,是为厉公。厉公卒,子釐公举立。 趣闻轶事微子肉袒请罪 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商王室宗庙礼器,来到周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秉茅,向周武王请罪。周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以示宽厚为怀。 历史评价孔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 司马迁《史记》:“微子故能仁贤,乃代武庚,故殷之馀民甚戴爱之。” 司马贞《史记索隐》:“殷有三仁,微、箕纣亲。一囚一去,不顾其身。颂美有客,书称作宾。卒传冢嗣,或叙彝伦。” 毛泽东:“……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史籍记载从先秦至西汉初年的典籍来看,关于宋国的历史叙述散见于《尚书》、《诗经》、《春秋》及其传记和诸子论说等等,而对微子启以及宋国历史沿革的介绍,则详见于《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孔子作《尚书.微子》,记录微子面对纣王恶政选择出逃的心境。原文是 : 【译文】 后世纪念微子祠微子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后经多次毁坏,又多次重修。现 在的微子祠由印度尼西亚华侨宋良浩先生来商丘寻根祭祖时捐资重修。整座祠占地面积6650平方米,南北长70米,东西宽95米,由微子祠、先贤堂和微子墓三个院落组成。微子祠位于中间,占地2450平方米,南北长70米,东西宽35米;先贤堂和微子墓分列于微子祠的东西两侧,占地面积都是2100平方米,南北长70米,东西宽30米。 微子墓微子死后葬于商丘古城西南25里青岗村,现存墓冢和石碑一通。碑高8尺,宽3尺,立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并建有大殿、东西配房。 微山微子墓在微山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山上,此山海拔91.6米,山虽不高,却是全微山微子墓岛的最高点,微山因微国而得名,湖又因山取名,县也因山而冠名。 微子,名启,是殷帝乙的长子,殷纣王的同母庶兄,孔子及宋襄公之祖。因反对纣王的暴政而出走,周成王时受封于宋,死后葬于宋国留邑(留县治,今微山岛西湖内)东山上,即今微山岛上。现在,该墓为山东省重点保护单位。主建筑有正殿,偏殿,碑亭等,已形成了仿古建筑群。拜台上方砖铺地,上置供案宝鼎;正殿内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高 3.5 米的微子塑像栩栩如生给人以扑面古风。 微子墓呈圆形,高10米,底径7.5米。墓前有石碑4幢。 这里还保存了很多珍贵的碑刻,墓前竖有历代石碑七块。中间主碑(高2.23米,宽0.88米,厚0.18米)正文为汉丞相匡衡题字:“殷微子墓”,南昌尉梅福篆写横额:“仁参箕比。”碑阴有小字,难以辨认,但是价值连城。陵园一隅还醒目地树立着一块侵华日军留下的墓碑,上书“殷微子墓”,“丰田部队”等字样。这在全国来说,也是罕见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