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子细说通州,州在山根峡岸头。 四面千重火云合,中心一道瘴江流。 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蚋黄昏扑郡楼。 何罪遣君居此地? 天高无处问来由。 匼匝巅山万仞余,人家应似甑中居。 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 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畬田不解锄。 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 [李实尚书先贬此州,身殁于彼处。 ]人稀地僻医巫少,夏旱秋霖瘴疟多。 老去一身须爱惜,别来四体得如何? 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 莫遣沉愁结成 |
这首诗《谪居通州》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通州环境的描绘和对当地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谪居通州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来书子细说通州,州在山根峡岸头。”描绘了通州所处的地理位置,山根峡岸头的通州四面环山,环境险峻。这一联通过描绘通州的环境,为后面的描绘和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 颔联“四面千重火云合,中心一道瘴江流。”进一步描绘了通州的环境,火云弥漫,瘴江流淌,表现出通州环境的恶劣和艰苦。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在通州的艰难生活。 颈联“虫蛇白昼拦官道,蚊蚋黄昏扑郡楼。”则是对通州生活的具体描绘,白天有虫蛇蚊蚋的困扰,夜晚则有蚊蚋的袭击,表现出通州生活的艰辛和恐怖。这一联通过细节的描绘,更加深入地表现了作者在通州的苦难生活。 尾联“何罪遣君居此地?天高无处问来由。”表达了作者对谪居通州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一联通过反问的手法,更加深入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全诗通过对通州环境的描绘和对当地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谪居通州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对环境的刻画,表现了作者在通州的艰难生活和内心的迷茫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