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有经制,颁布上所行。 後世不复古,贫穷主兼并。 非民独如此,为国赖以成。 筑台尊寡妇,入粟至公卿。 我尝不忍此,愿见井地平。 大意苦未就,小官苟营营。 三年佐荒州,市有弃饿婴。 驾言发富藏,云以救鳏惸。 崎岖山谷间,百室无一盈。 乡豪已云然,罢弱安可生。 兹地昔丰实,土沃人良耕。 他州或呰窳,贫富不难评。 幽诗出周公,根本讵宜轻。 愿书七月篇,一寤上聪明。 |
这首诗是一首对古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通过描述作者对先王制定的法规制度的怀念,对当今社会贫富差距的忧虑,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首段描绘了后世不复古制,贫穷的人被兼并,这不仅是对于普通民众的不公,更是对于国家整体发展的破坏。诗人对这种状况深感痛心,认为这是国家赖以成型的基石。 接下来的几段,诗人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了对不公平现象的强烈不满。他想象如果能够恢复古制,让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有土地和资源,那么社会将会变得和谐。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即使他努力去改变,却发现困难重重。 诗人在崎岖的山谷间看到的是百室无一盈的景象,乡豪富户虽然富足,但他们的财富并没有带来社会的繁荣,反而导致了其他地方的荒凉和贫穷。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虑。 诗人引用周公的诗篇,表达了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和对古制的美好向往。他希望朝廷能够重新审视这些法规制度,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诗篇。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对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公平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