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春波如天涨平湖,鞓红照坐香生肤。 aa31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 |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地方官员的得民之策,描绘了地方官员到来后,百姓们欢欣鼓舞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地方官员的亲民形象,同时也展现了百姓们对地方官员的感激和敬爱。 首联“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地方官员的到来,丈人即老人,这里指地方百姓。这句诗描绘了地方官员到来时,百姓们纷纷前来迎接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地方官员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和信任。 颔联“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这句诗描绘了地方官员的亲民形象,他年纪虽大,但身体健壮,不需要人搀扶就能上马。这句诗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地方官员的威严和亲民形象。 颈联“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这句诗描绘了地方官员到来后,百姓们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他像古代的使节一样,负弩为前驱,带领百姓们走向繁荣富强。这句诗也表达了百姓们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和信心。 尾联“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这句诗描绘了地方官员的治理效果,他让老幼都得到了照顾,百姓们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感激。这句诗也表达了百姓们对地方官员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地方官员的亲民形象和百姓们的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地方治理的关注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