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眼医王生彦若》

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
间关络脉中,性命寄毛粟。
而况清净眼,内景含天烛。
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
而子于其间,来往施锋镞。
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
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
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
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瞩。
形骸一尘垢,贵贱两草木。
世人方重外,妄见瓦与玉。
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
君看目与翳,是翳要非目。
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麦菽。
宁闻老农夫,去草更伤谷。
鼻端有余地,肝胆分楚蜀。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对针灸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医术的敬畏。 首段描述了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的场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针灸的场景。接着描述了针灸过程中,病人在络脉中接受治疗,性命如同寄托在毛粟上,强调了针灸的重要性。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清净眼中的内景,如同含着天烛的琉璃瓶中贮藏着沆瀣,轻脆而不易触碰。这里用比喻的方式形容了人体的精微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接着诗人描述了针灸师在其中来往施锋镞,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针灸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描述过程中,对针灸师的技艺进行了赞美,认为他如同一个技巧高超的工匠,能够轻松地处理各种复杂的病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医术的敬仰之情。 最后,诗人对世俗的看法进行了批评,认为世人过于注重外表,将瓦和玉混淆,而忽视了内在的修养和健康。诗人认为刺眼如刺肉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目和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针灸过程的生动描绘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表达了对医术的敬仰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重内在修养和健康,不要被世俗的看法所迷惑。
相关诗词
  • 1
    [唐]
    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 2
    [宋]
    鍼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
    间关脉络中,性命寄毛粟。
    而况清净眼,内景含天烛。
    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
    而子於其间,来往施锋镞。
    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
    运鍼如运斤,去翳如拆屋。
    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
    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瞩。
    形骸一尘垢,贵贱两草木。
    世人方重外,妄见瓦与玉。
    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
    君看目与翳,是翳要非目。
    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麦菽。
    宁闻老农夫,去草更伤谷。
    鼻端有余地,肝胆分楚蜀。

  • 3
    [宋]
    此老年来医有灵,病眸才洗便增明。
    教侬还尽读书债,头白依然对短檠。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