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闻古之人,措法贻厥後。 命官惟贤材,职事又留狃。 止能权轻重,王府则多有。 岂尝搉其子,而为民父母。 当时所经营,今十已毁九。 其一虽幸在,漂摇亦将朽。 公卿患才难,州县固多苟。 诏令虽数下,纷纷谁与守。 官居甚传舍。 位以声势受。 既不责施为,安能辨贤不。 区区欲捄弊,万谤不容口。 天下大安危,谁当执其咎。 劳心适有罪,养誉终天丑。 岂惟祖子孙,教戒及朋友。 贵者大其领,诗人歌四牡。 至尊空独忧,不敢乐饮酒 |
这首诗以古喻今,通过描述古代的法制、官吏选拔、行政管理和民生问题,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公正、公平、民生的追求。 首联“余闻古之人,措法贻厥後”,诗人通过引用古代的事例,表达了对古代法制建设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当前法制建设的缺失和不足。 颔联“命官惟贤材,职事又留狃”,表达了诗人对官吏选拔和职业责任的重视,认为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颈联“止能权轻重,王府则多有”,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当前社会中权力和利益交换的现象。 接下来的一联,诗人通过描述古代建筑的毁坏和幸存者的情况,表达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担忧。 随后的一联,诗人通过描述官场的困境和官员的腐败问题,表达了对当前政治环境的担忧和不满。 最后几联,诗人通过描述官场的虚浮和不实、民生的艰难和无助、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等问题,表达了对公正、公平、民生的追求和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古代的描述和对当前社会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公正、公平、民生的追求和对当前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关注民生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提高官员素质,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和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