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
这首诗《黄昏犹作雨纤纤》是一首描绘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的诗,通过对黄昏雨势的描绘,展现了环境的恶劣和人们生活的艰辛。 首联“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诗人通过描绘黄昏时还下着细雨,以及夜晚静谧无风的环境,给人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感觉。这种环境为后面的描述提供了背景,也暗示了人们生活的艰难。 颔联“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雨势之大,使得床上的被褥都像被泼了水一样湿润,而人们却无法察觉到庭院已经被雨水淹没。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和人们的无知。 颈联“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诗人通过描绘黎明时分天色渐明,书幌上凝结了露水,半夜时分雨声在屋檐下回响,表现了环境的寒冷和雨夜的漫长。 尾联“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诗人借扫北台看马耳山的景象,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希望,暗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环境的恶劣和人们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比喻、对比等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