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鸾翠构元临市,靖节幽居闻近朝。 事过自余安水石,客忙何至走渔樵。 价高少室仍休问,径捷终南更易招。 岭上有云如可寄,肯将台鼎换箪瓢。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伯鸾翠构元临市、靖节幽居闻近朝的独特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伯鸾翠构元临市,靖节幽居闻近朝。”描绘了两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一个是伯鸾翠构的市井生活,一个是靖节幽居的近朝景象。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向往。伯鸾翠构象征着繁华的城市生活,而靖节幽居则代表了隐逸的田园生活。近朝的景象则暗示了诗人对政治生活的关注和向往。 颔联“事过自余安水石,客忙何至走渔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他相信,经过时间的沉淀,自然山水会变得更加美丽,而渔樵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悠闲自在。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客人的劝告,不要为了世俗的忙碌而放弃自然和隐逸的生活。 颈联“价高少室仍休问,径捷终南更易招。”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他强调了隐逸生活的珍贵和高尚,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他劝告人们不要在意世俗的评价和价值观念,而是要追求自己的内心和自然的美妙。 最后一句“岭上有云如可寄,肯将台鼎换箪瓢。”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坚定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他愿意像岭上的云一样自由自在,而不愿意为了名利而放弃自己的内心和隐逸生活。这句话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美文,它通过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和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