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维凌皱玉,辍棹理孤筇。 游遍三天竺,行穷九里松。 泉声依石细,山色共秋浓。 佳处吾能识,幽岩倚秀峰。 |
这首诗《解维凌皱玉,辍棹理孤筇》是一首描绘作者游览天竺山时的所见所感的诗篇。诗中描绘了作者乘船解维、登岸、游山、听泉、赏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首联“解维凌皱玉,辍棹理孤筇”,描绘了作者解缆登岸、撑着竹竿走进山中的情景。这里的“解维”指的是解开船只的缆绳,“凌皱玉”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经过水面时留下的波纹,表现出水的清澈和山的秀美。“辍棹理孤筇”则表达了作者离开船只,拿起竹竿走进山中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山路的艰难和作者的决心。 颔联“游遍三天竺,行穷九里松”,描绘了作者游历天竺山的路线和沿途的风景。这里提到的“三天竺”和“九里松”都是天竺山中的著名景点,作者游历这些地方,欣赏到了山中的美景和清泉。 颈联“泉声依石细,山色共秋浓”,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听到的泉水声和看到的山色。这里的“依石细”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在石头上流淌的声音,给人以清幽之感。“共秋浓”则描绘了山色与秋天的色彩相得益彰,表现出秋天的山色之美。 尾联“佳处吾能识,幽岩倚秀峰”,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欣赏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里的“佳处”指的是山中的美景,“吾能识”则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景色的熟悉和欣赏之情,“幽岩倚秀峰”则形象地描绘了山中幽静的山岩与秀美的山峰相互依偎的景象,表现出山中的宁静与秀美。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游历天竺山的情景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景色的熟悉和欣赏之情,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