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上三十六度出,南极地下三十六度入。 四海之内居中国,不见南极见北极。 东生西没一轮日,西没昏黑生白。 春分秋分昼夜中,天上地下度数同。 地上天少日晷短,子月日南而北返。 地上天多日晷长,午月日北而南行。 四时成岁岁如此,日南日北而已矣。 一百八十度有奇,不过一往一来耳。 或谓四游升降殆不然,所以景佑新书删其篇。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天文地理的诗歌,通过对地球在南北极和昼夜变化等自然现象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天文知识的理解。 首先,诗中描述了地球在南北极之间的移动,以及在南北极之间的周期性变化。北极地上三十六度出,南极地下三十六度入,这是地球自转轴在南北方向上的移动,也称为地球的进动现象。这种移动使得地球在南北极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这也是地球自转的一个重要特征。 接着,诗中描述了昼夜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东生西没一轮日,西没昏黑生白,这是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以及昼夜的交替。春分秋分昼夜中,天上地下度数同,这是描述春分和秋分时的昼夜平分现象,也是四季更替的关键时刻。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地球日晷的变化。地上天少日晷短,子月日南而北返,地上天多日晷长,午月日北而南行。这是描述地球日晷的长度和方向在季节变化中的变化,也是对天文现象的生动描绘。 最后,一百八十度有奇,不过一往一来耳,是对天文现象的总结和概括。作者认为地球在南北极之间的移动和昼夜变化等天文现象是周期性的,而且只是往复运动,没有升降或其他的复杂变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天文地理现象进行生动描绘和总结的诗歌,展示了作者对天文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