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纪千龄遇圣君,扶持宗社不无人。 欣闻东鲁真儒相,本是中兴旧学臣。 玉燕投怀文冠世,天麟呈瑞寿嘉辰。 中书更倍汾阳考,宰枋重归转大钧。 |
这首诗是对一位名叫“凤纪千龄遇圣君”的诗人的赞美,他一直支持国家社稷,是一位真正的儒学学者,也是一位中兴旧学之臣。诗中描绘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以及他受到的尊重和赞誉。 首联“凤纪千龄遇圣君,扶持宗社不无人。”描绘了这位诗人在圣君的领导下,为宗社(即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已陪伴圣君度过了千年的岁月,这不仅是对他忠诚和奉献的赞扬,也暗示了他对国家社稷的深厚情感和坚定支持。 颔联“欣闻东鲁真儒相,本是中兴旧学臣。”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身份和背景。他来自东鲁(古时对山东的称呼),是一位真正的儒学学者,也是一位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中兴旧学之臣。这表达了诗人对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敬仰之情。 颈联“玉燕投怀文冠世,天麟呈瑞寿嘉辰。”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进一步赞美了这位诗人的才华和品德。他如玉燕投怀般温文尔雅,他的文章冠绝世界,他的才华如同天麟(传说中的瑞兽)般显赫。同时,他的生日也如同天麟呈瑞般吉祥,充满了福寿康宁的象征。 尾联“中书更倍汾阳考,宰枋重归转大钧。”中书更倍汾阳考,是对他的才华和品德的高度赞扬。他如同唐代名将郭子仪(汾阳郡王)一样,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政治上也深得人心。宰枋重归转大钧则表达了他再次回到宰相之位后,将为国家社稷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赞美了这位名叫“凤纪千龄遇圣君”的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他忠诚于国家社稷,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才华横溢,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诗人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