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山必使高,凿井必使深。 百正戒浅近,盛德羞浮沉。 焉有尺寸枝,能栖垂天禽。 焉有升斗泉,能容横江鲟。 借兹论物理,足以开君心。 嗌在容不足,弱在力不任。 大道如路然,固无古与今。 |
这首诗以山高水深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道德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描绘了筑山和凿井的情景,强调了深度和深度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启示,也是对国家治理的启示。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和努力工作,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其次,诗中提到了“百正戒浅近,盛德羞浮沉”,这表明作者认为真正的道德和智慧不应该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探索,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接着,诗中用“焉有尺寸枝,能栖垂天禽。焉有升斗泉,能容横江鲟。”来比喻人的能力和事物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同时,事物也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深入了解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它们。 最后,诗中借此讨论物理,开导君主之心,强调了人的不足和弱点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才能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对君主的治国之道提出了建议。它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探索,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和弱点。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