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亭月榭欲为之,十许年前已筑基。 秋着碧山环作画,天将白鸟点成诗。 抚松已幸追陶径,梦草无烦忆谢池。 典午纪中摇落语,白头洄泝不胜悲。 |
这首诗《风亭月榭欲为之,十许年前已筑基》是一首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老去的感慨。 首联“风亭月榭欲为之,十许年前已筑基”,诗人似乎在描绘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风亭月榭,暗示着一种优雅和宁静的生活。然而,这环境已经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构筑,说明诗人已经在这个环境中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颔联“秋着碧山环作画,天将白鸟点成诗”,诗人用秋天的碧山和天上的白鸟作比喻,将生活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或者是一首美丽的诗。这里的“秋着碧山”和“天将白鸟”都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颈联“抚松已幸追陶径,梦草无烦忆谢池”,诗人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追忆,以及对谢池的无尽怀念。陶渊明是东晋的一位隐士,他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都深深地影响了诗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陶渊明一样,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而谢池则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回忆和情感。 尾联“典午纪中摇落语,白头洄泝不胜悲”,典午指的是司马昭,是当时的一位权臣。诗人用典午来纪述自己晚年生活的凄凉和悲凉,用白头洄泝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助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老去的感慨。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描绘风亭月榭、秋天的碧山和天上的白鸟等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欣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助感,通过典午的纪述和白头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悲凉和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