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古修竹乡,君子世此居。 厥壤既宜竹,种竹环其庐。 根不取马箠,笋不供盘蔬。 永保岁寒盟,子孙乐只且。 老夫何当曳长裾,一窥旌节旧门闾。 华亭岂羡扬州鹤,松江自足冯驩鱼。 田园伏腊颇有余,竹中明灯夜读书。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居住在竹乡的君子们的赞美,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君子品格的敬仰。 首段“维古修竹乡,君子世此居。”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修竹的乡村,这里正是君子的世居之地,为后文赞美君子品格做了铺垫。 “厥壤既宜竹,种竹环其庐。”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环境,土地适宜种植竹子,君子们周围种满了竹子,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 “根不取马箠,笋不供盘蔬。”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君子们生活态度的赞赏,他们不追求奢华,不取不义之财,只取自己所需,就像竹子一样,不取马鞭这样的无用之物,也不将竹笋用于简单的盘菜。 “永保岁寒盟,子孙乐只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君子们高尚品格和节操的赞美,他们能够保持岁寒之盟,即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定信念和承诺,这种精神将一直传承下去,子孙后代都将受益。 “老夫何当曳长裾,一窥旌节旧门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像君子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品格和节操,同时也表达了对出仕为官的羡慕。 “华亭岂羡扬州鹤,松江自足冯驩鱼。”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君子品格的敬仰,他并不羡慕扬州的富贵生活,而是满足于自己的家园,就像冯驩一样,能够拥有自己的鱼塘。 最后,“田园伏腊颇有余,竹中明灯夜读书。”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他能够在家乡享受着伏腊之祭和夜晚明灯读书的宁静生活,这也正是他向往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和对君子品格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格和节操的追求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出仕为官的羡慕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