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藓兽石嶙峋,三耳翁今去几春。 蝼蚁与谁频作梦,茯苓应更长如人。 土馒头里无仙骨,金仆姑边尚战尘。 焉得亦如酒家叟,一茅庵住自由身。 |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通过对山门、藓兽、三耳翁、蝼蚁、茯苓、土馒头、金仆姑等自然和人文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首联“山门藓兽石嶙峋,三耳翁今去几春”,诗人以山门藓兽的意象开篇,描绘出一幅自然风景画,藓兽的形态和嶙峋的山石相互映衬,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感觉。而三耳翁的消失,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自然和时间的深深思考。 颔联“蝼蚁与谁频作梦,茯苓应更长如人”,蝼蚁与谁频作梦,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而茯苓更长如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的追求和对生命的超越。这两句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引人深思。 颈联“土馒头里无仙骨,金仆姑边尚战尘”,诗人通过描绘土馒头和金仆姑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战争的厌恶。土馒头是坟墓的代称,金仆姑则是战场的象征,这两句诗充满了对生命的哀叹和对和平的渴望。 尾联“焉得亦如酒家叟,一茅庵住自由身”,诗人渴望像酒家叟一样,拥有一个自由的身体,过上自由的生活。这一愿望充满了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文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引人深思。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一读再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