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三竺道中三首》

少人行处路方佳,半著僧鞋半草鞋。
直到全无马粪处,山僮竹箒扫松钗。
作品赏析
这首诗《少人行处路方佳,半著僧鞋半草鞋。直到全无马粪处,山僮竹箒扫松钗。》是一首描绘山间行人稀少、环境清幽的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山间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喜爱。 首句“少人行处路方佳,半著僧鞋半草鞋。”描绘了山间行人稀少、道路优美的景象。这里的“少人行处”并非指真的很少有人行走,而是暗示了山间的宁静和清幽。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穿着僧鞋和草鞋,这两种鞋子的选择也反映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僧鞋通常轻便、透气,适合在山间行走;草鞋则因其耐用性和适应山间地形的特点而成为山间行人的常见选择。 “直到全无马粪处,山僮竹箒扫松钗。”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清幽和宁静。马粪是行旅和过往的象征,当路上完全看不到马粪时,说明行人稀少,环境清幽。而“山僮竹箒扫松钗”则描绘了山间的清洁和生机。山僮拿着竹箒清扫落叶和灰尘,而松枝则随风摇曳,仿佛在为山僮伴奏。松钗则象征着山间的生机和活力,在寂静的山间,松钗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间行人稀少、环境清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喜爱和理解。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这种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和喜爱,也正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美好情感。
相关诗词
  • 1
    [宋]
    几年魂绕浙城西,十里荷花漾锦陂。
    踏遍两峰三竺路,又随青嶂入云栖。
  • 2
    [明]
    三竺欣私托,西湖自往还。
    肆情方水澹,寻石爱云间。
    春气调疏柳,晴光抹远山。
    老来形渐懒,未肯废跻攀。
  • 3
    [明]
    山翠湖光昼染扉,珠宫缥缈晚钟微。
    僧寻三竺沿堤过,鹤认孤山背水归。
    桥影乱分公子棹,荷花轻著美人衣。
    繁华不醉飘零客,愁听啼鹃又夕晖。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