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十月六,早为立冬日。 是日晴颇暄,虚叟偶饮客。 醉卧二更醒,起视天宇黑。 三更至四更,大风一何急。 吼哮甚江潮,十屋九仆壁。 五更再倚楼,云扫众星出。 我楼正向东,北斗挂东北。 其杓渐指南,正东起太白。 日躔氐近房,红气卜晴色。 万马渐次动,钟鸣戍鼜。 今年未有霜,贫民或絺绤。 忽念十日前,散雪已坌集。 痢疟死者夥,咎徵复不一。 所喜浙田登,百姓不忧食。 |
这首诗《己亥十月六,早为立冬日》是一首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先,诗中描绘了立冬日的晴天和温暖,以及作者与客人的饮酒。这种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宁静而舒适的场景,同时也为后面的描述提供了背景。 随后,作者描述了自己醉酒后醒来,发现天空已经变黑,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作者对大风的急切咆哮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能听到风声如同江潮般汹涌,猛烈地冲击着房屋和居民的墙壁。 在五更时分,作者再次登上楼阁,看到了云散星出,北斗高挂的景象,预示着天气即将转晴。同时,作者也观察到了北斗的杓逐渐指南,预示着未来的方向。 诗的结尾部分,作者反思了十日前的大雪和痢疟死亡的人数的增加,以及今年的未霜和贫民的苦难。然而,他也感到欣喜的是浙江的农田丰收,百姓不再担忧食物的问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反思。诗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苦难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种复杂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