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谓发颠,美石谓发狂。 自贤与自智,岂必草石尝。 勿以夫子调,而欺赐也墙。 勿以圣人室,而鄙由也堂。 楛庭有远孙,美玉深匵藏。 姓名似元龙,家无上下床。 收敛河海气,遁逃声利场。 众谓陟泰岳,六合视茫茫。 我之鲁东山,亦可小灵光。 不患见不穹,但患行不强。 十驾日不已,突过骐骥良。 美酒无深巷,苦李遗道傍。 四益视乃叛,苏合殊粪蜣。 |
这首诗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我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首先,诗中的“芳草谓发颠,美石谓发狂”等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草、石与贤、智相提并论,强调了贤与智并非依赖于外在的事物,而是源自于自身的内在品质。这种比喻手法既形象又深刻,引人深思。 “勿以夫子调,而欺赐也墙”、“勿以圣人室,而鄙由也堂”等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学问的追求,不因环境的优劣而有所动摇,体现了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 “楛庭有远孙,美玉深匵藏”等句,则是对自我评价的表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期许,即内心有美好的品质,但不被外界所知。这种自谦和自省的态度,也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 “收敛河海气,遁逃声利场”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和内心的追求,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境界。 “众谓陟泰岳,六合视茫茫”等句,则是对人生和社会的高度概括,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坚韧、自省、淡泊名利、追求人生价值的形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人生的新的理解和思考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