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漕百舟金,暮漕百舟粟。 一岁漕几舟,京师犹不足。 此河百馀年,此舟日往复。 自从有河来,宜积万千屋。 如何尚虚乏,仅若填空谷。 岁或数未登,飞传日逼促。 嗷嗷众兵食,已忧不相属。 东南虽奠安,亦宜少储蓄。 奈何尽取之,曾不留斗斛。 秦汉都关中,厥田号衍沃。 二渠如肥膏,凶年亦生谷。 公私富囷仓,何必收珠玉。 因以转实边,边兵皆饱腹。 不闻漕汴渠,尾尾舟衔轴。 关中地故存,存渠失淘斸。 或能寻旧源,鸠工凿其陆。 |
这首诗是表达了对国家粮食运输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首先,诗中描绘了朝暮之间百艘船只运输粮食的场景,然而即便如此,京师仍然粮食不足。这反映了当时粮食运输的紧张状况。接着,诗人对河流的利用提出了质疑,河流带来了便利的运输,但也意味着需要存储大量的粮食。然而,诗人发现粮食储备并不充足,甚至有些地方粮食短缺。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如果遇到灾年,粮食运输的压力将会更大,因为粮食的需求将会急速增加。而东南地区虽然安定,但也应该适当储备粮食,以防不时之需。然而,诗人发现粮食被过度运输,以至于几乎没有地方储存粮食。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在关中地区重新挖掘渠道,将多余的粮食运往边疆,使边疆的士兵都能吃饱。这不仅解决了粮食运输的问题,也解决了边疆士兵的吃饭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粮食运输问题的策略。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和责任感在此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