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子晚漂泊,家藏无全书。 屋壁零落者,雨坏鼠窃馀。 余生苦嗜古,葺汉十载逾。 上自大父来,手泽之沾濡。 下自予从学,笔力之传留。 蓄积稍浩浩,签牌渐疏疏。 去门闻盗兴,烈炬烯通衢。 反覆窃自计,萧然一先庐。 茅茨盖空壁,下无金与珠。 盗当知我贫,肯为留此居。 方更埋书帙,显号缄锁鱼。 谁知妖焰来,一燎邻里墟。 家虽吒南巷,屋火书亦无。 万古圣贤语,随烟入空虚。 所聚忽消散,肠热唯惊呼。 吾怜衰蹇身,视人百无如。 |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早年生活和藏书遭遇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他对先子的怀念,对家藏书籍的珍视,以及面对火灾的无奈和悲痛。 首段描述了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的生活,家中藏书也十分有限。壁屋残破,被雨淋坏,被老鼠偷窃。作者对古物的痴迷,让他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来修缮。这段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古物的热爱和执着。 接下来的段落描述了作者藏书的积累过程,从祖父到儿子,再到自己的学习,笔力之传留,藏书逐渐丰富。然而,好景不长,作者的家遭到了盗贼的袭击,藏书也因此付之一炬。这段描述充满了悲痛和无奈,让人深感惋惜。 诗中“去门闻盗兴,烈炬烯通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火灾的严重性,火灾发生时,整个街道都被火焰照亮,人们惊慌失措。 “万古圣贤语,随烟入空虚”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失去书籍的痛心疾首,他认为这些书籍的价值远超过金珠等物质财富,它们的消失让他感到空虚和失落。 最后,“所聚忽消散,肠热唯惊呼”,作者表达了对失去书籍的无奈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描述作者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火灾的无奈,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