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筠抱清节,茂若含幽翠。 孤树老风霜,空枝少春意。 其中有磐石,人莫知其器。 坚顽如我心,脱尽荣枯累。 画不与诗谋,诗辄穷微理。 何时逢画郎,忘言笑相视。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自然景物为主题,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独立不阿的孤树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丛筠抱清节,茂若含幽翠”,描绘了丛生的竹子抱持着清高的节操,茂盛的样子仿佛含藏着深幽的翠色。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这里的“清节”和“幽翠”都体现了竹子的这种特质。 “孤树老风霜,空枝少春意”则描绘了孤树在历经风霜之后,只剩下空空的枝条,似乎少了春天的生机。这里进一步强调了孤树的坚韧和不屈。 “其中有磐石,人莫知其器。坚顽如我心,脱尽荣枯累。”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磐石的赞美,坚硬、顽强,如同诗人的内心,摆脱了荣枯的束缚。 “画不与诗谋,诗辄穷微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理解,认为画不能完全表达诗的微妙之处,诗却能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 最后,“何时逢画郎,忘言笑相视。” 诗人期待能遇到一位懂得欣赏他画的画师,两人相视而笑,无所不谈。这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坚韧、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知音的渴望。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值得品味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