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二年春,有诏来自东。 曰东川漕臣,忧国尽变通。 东川十五郡,连年岁不丰。 国计仅以足,民力几穷空。 赖兹经纶手,调护遂奏功。 曰维榷牧司,有言惊圣聪。 咨尔予漕臣,佥言尔惟忠。 往哉其抚事,惟和惟其中。 蜀人闻天书,喜气如春风。 窃思斟酌权,大概不可穷。 在昔元佑间,委付失狂童。 苞苴肆分行,锥刀到心胸。 小苏抗章论,大苏以诗攻。 至今百世下,得失烂如烘。 明公冰霜姿,材业尤雄雄。 剸割一指间,妙用付天工。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东川漕臣的赞扬和敬仰,表达了他对这位官员的感激之情和对国家现状的忧虑。 首先,诗中描述了皇帝下诏书给东川漕臣,称赞他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东川十五个郡的年景不好,粮食短缺,人民生活困难。然而,这位官员凭借他的智慧和才能,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国家得以维持生计,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接着,诗中提到了关于税收和牧养司的争论,引起了皇帝的关注和赞赏。作者认为这位官员在处理这些事情时,能够保持中立和和谐,这是非常难得的。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并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能够巧妙地处理各种事情,将天工巧妙地运用在工作中。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东川漕臣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是对这位官员的赞扬,也是对整个国家的关注和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