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戎侵内地,左辖去萧关。 走马冲边雪,鸣鞞动塞山。 风收枯草定,月满广沙闲。 西绕河兰匝,应多隔岁还。 |
这首诗的题目《狂戎侵内地,左辖去萧关。走马冲边雪,鸣鞞动塞山》展现了一种紧张而悲壮的气氛。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战争氛围和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 首联“狂戎侵内地,左辖去萧关”描绘了战争的紧张局势。狂戎,这是一个古代的恶名,暗示着敌人的凶猛和无情。内地,这里可能指的是中原地区,被敌人侵扰,形势十分危急。左辖去萧关,则描绘了将领离开萧关前线的场景,萧关是古代边塞的重要关口,如今将领离开这里,预示着前线的艰难。 颔联“走马冲边雪,鸣鞞动塞山”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走马冲边雪,是指士兵们在风雪中骑马奔赴战场,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艰苦和士兵们的勇敢。鸣鞞动塞山,则是说战鼓之声震动着边塞的山川,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激烈。 颈联“风收枯草定,月满广沙闲”描绘了战后的场景和月夜下的边塞。风收枯草定,描绘了风停草静的景象,这可能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暂时休止。月满广沙闲,则描绘了月光明亮的边塞,给人一种宁静和平的感觉,但同时也暗示着战争的威胁仍然存在。 尾联“西绕河兰匝,应多隔岁还”则表达了对战争结束的期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河兰匝,可能指的是环绕着战场的河流,而隔岁还,则表示期待着经过一年的时间,战争能够结束,人们能够过上和平的生活。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紧张、艰苦和悲壮,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