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旅次沔阳,闻克复,而用师者穷兵黩武,因书》

江上烟消汉水清,王师大破绿林兵。
干戈用尽人成血,韩信空传壮士名。
作品赏析
这首诗《江上烟消汉水清,王师大破绿林兵。干戈用尽人成血,韩信空传壮士名》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诗,通过对汉水、王师、干戈等战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首句“江上烟消汉水清,王师大破绿林兵。”描绘了江面上烟雾消散,汉水清澈见底的场景。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绿林兵”象征了混乱和战争,而“王师大破”则象征着正义的力量和和平的到来。这一句也暗示了战争的结束,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干戈用尽人成血,韩信空传壮士名。”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的残酷性。诗人通过使用“干戈”这一象征战争的词语,表达了战争的破坏性。“用尽”一词则表达了战争的激烈程度,人们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血流成河。而韩信作为一位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名字在这里被用来比喻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壮士,他们的名字虽然流传了下来,但他们的生命却已经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诗人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英勇牺牲的壮士的敬意和哀悼。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考性,也具有生动的画面感,使人对战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佳作,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考性和生动的画面感。
相关诗词
  • 1
    [宋]
    克复归神主,多才自不难。
  • 2
    [明]
    霸业今何在,行成计亦深。
    秋风吹海水,寒日下山阴。
    野燎余荒草,孤城带远林。
    吴仇终克复,不负卧薪心。
  • 3
    [明]
    番阳胡公,字振祖。
    当元之季,以义起兵,克复郡治,纪功,授饶州府判。
    后从官军转战至浮梁,与敌相拒,粮尽矢绝,义不辱,愤骂,以身死之。
    乡贡蔡渊仲先生为之立传,予作歌以表其节义焉。
    至正甲午也。
    昆仑昼裂黄河决,京畿地毛白于雪。
    鬼母啼秋天雨鱼,武库兵鸣剑飞血。
    黄屋播越烟尘张,四海感激思勤王。
    鄱阳胡公躯七尺,义旗塞路寒无光。
    鸢肩火色万里壮,虎气电目千夫强。
    城头阵云压鼙鼓,酾酒椎牛显露布。
    破釜沉船晓更征,囊沙壅水宵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