倐忽经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 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惊十二旬。 绝代方言空问俗,蓬山直舍已凝尘。 汗青何日成书去,头白常惭窃禄频。 |
这首诗《倐忽经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惊十二旬。绝代方言空问俗,蓬山直舍已凝尘。汗青何日成书去,头白常惭窃禄频》是一首描绘时间流逝和异域风情的诗。它通过描述作者在时间流逝中的感受,以及他去异域的经历,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倐忽经冬又涉春,年光冉冉暗催人。”描绘了时间流逝的快速,仿佛一眨眼间,冬天过去,春天来临,年复一年,时光荏苒。这里使用了“倐忽”一词,意为快速、短暂,强调时间的无情和紧迫。通过这一描述,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 颔联“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惊十二旬。”描绘了诗人的旅程,他跨越了三千里的边疆地区,到达了异域他乡。这里的“要荒”是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称呼,而“一去”则表达了旅程的遥远和艰辛。诗句“晦朔俄惊十二旬”中的“晦朔”指每月的月末和月初,表示时间的长短。诗人形容旅程的时间短暂,仿佛一眨眼间就过去了。 颈联“绝代方言空问俗,蓬山直舍已凝尘。”描述了异域的风土人情和环境。这里的“绝代方言”指的是异地的语言,诗人无法理解当地人的语言,但他试图通过询问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而“蓬山直舍”则描绘了陌生的环境,可能指的是旅居的房屋或地方。但是这里已经积满了灰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异域风情的探索和了解的渴望,同时也展示了陌生环境带来的困扰和不便。 尾联“汗青何日成书去,头白常惭窃禄频。”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反思。他希望自己的著作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但同时也为自己的频繁谋生而感到惭愧。这里的“汗青”常用来指代书籍的写作和出版过程,“头白”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年龄的增长。诗人感到自己频繁谋生的行为让他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著作的写作中,因此感到惭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时间流逝、异域风情和谋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他感叹时光匆匆,旅程短暂,同时也对异域风情的探索和著作的出版充满了期待和反思。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