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如赪玉碧矑寒,散发垂腰槲叶乾。 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 |
这首诗的标题是《面如赪玉碧矑寒,散发垂腰槲叶乾。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它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 首句“面如赪玉碧矑寒”,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令人惊奇的画面,展现出大茅峰顶的奇特景色。诗人用“赪玉”形容山峰的颜色,碧矑寒则描绘了山峰在寒冷天气下的冷峻和深邃。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大茅峰顶的神秘和壮丽。 “散发垂腰槲叶乾”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大茅峰顶的形象,他散着头发,垂在腰间,槲树的叶子都已经干枯了。这种形象描绘出诗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展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亲近。 “不向大茅峰顶见,时人多作伏羲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茅峰顶的独特性的强调。只有亲自到过大茅峰顶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否则人们只会把它看作是伏羲的象征。这种对比突出了大茅峰顶的神秘和独特性,也表达了诗人对它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茅峰顶的神秘和壮丽,以及诗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以及对大茅峰顶独特性的强调。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自然风景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