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枝筇,夭矫如游龙。 由来博望使西域,万里持寄衰病翁。 自蜀历楚入吴越,名山胜地多留踪。 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 次登岘山首,北望京洛浮尘中。 白鹭洲前弄明月,黄鹤楼上迎清风。 东游秦望探禹穴,天台雁荡观奇峰。 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尘红。 飘然飞去不可执,西山南浦聊从容。 放行天地无障碍,倚观宇宙皆虚空。 横挑斜曳任所适,去来无定如飞鸿。 提携九节常在手,四方上下俱相从。 我常病足不能履,赖汝左右扶持功。 老形已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作者与筇竹杖(一种竹制的拐杖)之间深厚情感的诗作。筇竹杖在古代被视为珍品,常被文人雅士所使用,用以行走、登山等。 首段描述筇竹杖的形态和来历,它像游龙一般柔韧,是博望使从西域带回的,为衰病之翁提供帮助。筇竹杖曾游历过许多名山胜地,留下了许多足迹。 中段描述筇竹杖在各种环境下的表现,它曾排开衡山的云雾,直上南台升祝融;在岘山头北望京洛浮尘;在明月下白鹭洲前戏耍,在清风中迎接黄鹤楼的迎接。它还曾东游秦望探禹穴,天台雁荡观奇峰。 下段描述筇竹杖的品质,它有孤根端有岁寒操,劲节肯染京尘红,有坚贞不渝的品质,不会受到世俗尘埃的玷污。它飘然飞去,无法捉住,但作者会依赖它左右扶持。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筇竹杖的喜爱和依赖之情,无论行走、观景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筇竹杖成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伙伴,给予了作者莫大的帮助。 整首诗通过对筇竹杖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