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老枝半死,碑断壁底眠。 古屋颜色改,有佛独岿然。 苍首上雨足,坏臂蔓草缠。 野老每再拜,往往报丰年。 孔祠照四方,制度雘妍。 朝夕过其下,孰肯为恭虔。 土木兹仅分,吾民信益坚。 佛法入人心,谁与斸其根。 苍苍不可问,用意或者偏。 木蠹罪岂大,付与啄木权。 胡不啄佛徒,使蠹民之天。 |
这首诗以一种深沉而关切的笔调描绘了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表达了对历史、文化、自然和信仰的深深敬仰和思考。 首段描绘了老树、断碑、古屋和佛像,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古老文化现象的尊重和敬畏。 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在描述了周围的环境后,进一步深入到对人民信仰的探讨。他强调了土木建筑的重要性,以及这种信仰如何深入人心,甚至影响到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这种信仰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担忧,如土木建筑的问题,以及佛法对人民心灵的渗透。这些问题引发了他对信仰的反思和批判。 整首诗以一种深沉而关切的语气,描绘了古老的文化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时代,文化、信仰和传统都值得我们尊重和珍视,但也应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度思考和反思的诗,它以一种深沉而关切的语气,描绘了古老的文化现象,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批判。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应该尊重和珍视我们的文化、信仰和传统,但同时也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