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三十二应赞》

现种种形,说种种法。
形法皆非,假名菩萨。
更于诸相觅圆通,当人正眼俱戳瞎。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佛教的偈语,主要表达了对于世间种种现象的理解和对于菩萨的看法。 首先,“现种种形,说种种法”这句话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象和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这是佛教中常说的“诸行无常”,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中。 “形法皆非,假名菩萨”这句话则表达了对于菩萨的理解。菩萨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者,他们通过修行,达到了某种境界,可以以各种形象出现,但无论何种形象,他们都是为了帮助他人,传播佛法,引导众生走向解脱的道路。然而,形法皆非,也就是说,菩萨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形象或方法,而是通过自己的修行和智慧,帮助他人解脱苦难。 “更于诸相觅圆通,当人正眼俱戳瞎”这句话则表达了对菩萨的进一步理解。圆通是指修行者达到的一种境界,即对于一切事物都能以圆融、通达的态度去理解和处理。在寻找圆通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迷失方向,可能会被各种表象所迷惑。然而,真正的修行者应该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被任何形式所束缚。但是,如果过于执着于寻找圆通,可能会失去对于真实世界的理解,甚至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眼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世间万物的理解,对于菩萨的看法以及对于修行者的启示。它提醒我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智慧的洞察。同时,它也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执着于某种形式或方法,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和成长。
相关诗词
  • 1
    [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2
    [唐]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 3
    [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