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半峰峰树碧,子规啼苦月无色。 壮士耳边都不闻,儿女眼中泪自滴。 古人出处非关身,处兮事亲出事君。 服勤至死不敢倦,避劳择逸岂所闻。 我看蜀道诚为难,嗟尔子规何云云。 王尊九折竟叱驭,班超万里图立勋。 乘危蹈险书臣节,二人至今扬清芬。 我本鲁国一男子,少小气志凌浮云。 精诚许国贯白日,有心致主为华勋。 位卑身贱难自达,满复帝典与皇坟。 有时愤懑吐一言,小人谤议已纷纷。 宰相宽容天子慈,八年之中三从军。 从军官清吾何苦,嘉州路远尔勿语 |
这首诗以诗人自述心志和经历为主线,表达了他对古人处世、立身之道的理解,以及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首联“月上半峰峰树碧,子规啼苦月无色”,诗人以月半峰、峰树碧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壮美的夜景,而子规鸟的啼声更增添了凄凉之感。这一联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奠定了整首诗的悲壮风格。 颔联“壮士耳边都不闻,儿女眼中泪自滴”,诗人以壮士和儿女对比,表达了自己在壮志未酬时的无奈和痛苦。这一联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以古人自比,表达了对他们处世、立身之道的理解和感慨。他强调了忠诚、勤勉、勇敢、担当等品质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艰难险阻的挑战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最后,诗人反思了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宰相宽容、天子慈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壮志的无奈和痛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责任、担当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是一首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性的优秀诗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