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甲绿未动,棘丛已蓁蓁。 所害虽尚微,剪薙当及辰。 舍锄忽三叹,念尔亦一春。 是中留复难,恻然为之颦。 筑垣俯清池,池上插柳青。 谁能限刍牧,徙之池水滨。 柳吾所甚爱,护柳吾不嗔。 美丑无弃材,位置固在人。 岂特遂物理,亦以成天仁。 |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深理解和欣赏。 首段描述了万甲绿的树木依然如故,而棘丛却已经繁茂生长。虽然对环境的破坏尚未明显,但必须及时处理。诗人由此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刻,把握现在,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去解决。 诗人对锄地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土地和生命的热爱。他感叹这一季的劳作,对土地和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溢于言表。 接下来的部分描绘了筑墙后的景象,诗人对池上的柳树充满了喜爱,他不希望限制草食动物的活动,反而希望它们能迁徙到池边。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深理解和欣赏,他尊重每一生命,无论美丑,都认为有其存在的价值。 诗人在结尾处再次强调了位置的重要性,不仅符合自然法则,也体现了仁慈。这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深理解和欣赏,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理解,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刻,尊重每一生命,理解自然规律,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