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老人溪上住,野梅官柳桥西路。 碧鸡坊外少人行,晓带春星自来去。 荒基藓合无寻处,峡川万古流诗句。 紫芝之孙居澄江,琼茅结宇青竹窗。 南墙夜深塔钤语,古寺白鹤飞来双。 索我新吟宝君趣,开卷悠然起幽思。 我尝十年卜山居,经营未有瀼西地。 风流从似老参谋,资给应无贤录事。 顾君分借半间云,胜日当摧茶具至。 |
这首诗的主题是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一种宁静、纯真和诗意的生活方式。诗中描绘了一位名叫浣花老人的隐士,他居住在溪边,与自然为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首联“浣花老人溪上住,野梅官柳桥西路。”描绘了浣花老人的居住环境,溪水潺潺,野梅繁茂,官柳成行,一片宁静的自然景象。这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颔联“碧鸡坊外少人行,晓带春星自来去。”进一步描绘了老人的孤独和自由。在碧鸡坊,夜晚的星星照亮了大地,春天的早晨带来了生机。这里没有人烟,只有自然的声音和老人的存在。这种孤独和自由,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颈联“荒基藓合无寻处,峡川万古流诗句。”描绘了老人的过去和未来。荒凉的遗址上长满了藓苔,峡川依旧流淌着诗人的诗句。这里充满了历史的痕迹和诗意的存在,表现出老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描绘了浣花老人生活的细节,如紫芝之孙居住在澄江,夜晚听到古寺白鹤的叫声,邀请诗人来品茶等。这些细节表现出老人的热情好客和诗意的生活方式。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浣花老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他曾经试图在山居中度过余生,但未能如愿。他希望像老参谋一样风流潇洒,但没有像贤录事那样的财富。然而,他仍然感激能够借住半间云房,与老人共享诗意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浣花老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纯真和诗意生活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