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为刘君符赋乐山诗》

山体本至静,仁体亦如之。
乐者有深味,鲁论无费辞。
目玩唯自得,心契若有期。
逝川同一旨,妙理无容窥。
刘公本好古,雅志非好奇。
诸君为著语,殆类爱山诗。
泉石涵清思,松柏媚幽姿。
古来山中人,此道未必知。
蜡屐张乃癖,拄笏殆成凝。
独有首阳高,薇苦甘如饴。
得仁即无怨,千载真吾师。
作品赏析
这首诗《山体本至静,仁体亦如之》是一首对山和仁德的深度思考和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山体和仁德的热爱和理解。 首先,诗中描绘了山体的静谧和仁德的深沉,通过“山体本至静”和“仁体亦如之”的对比,强调了山和仁德的相似之处。这种对比和比喻,使得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同时也增加了诗的深度和内涵。 其次,诗中表达了对乐的理解和欣赏。诗人认为,乐者有深味,鲁论无费辞,即音乐有深奥的内涵,而《鲁论》中的语言则无需浪费辞藻去形容。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欣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语言的精炼和准确运用。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心灵的感悟。诗人认为目玩唯自得,心契若有期,即自然的美景只有亲自欣赏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而心灵的契合则仿佛有期许一般。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心灵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对山中的泉石、松柏等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古代隐居者的敬仰。诗人认为泉石涵清思,松柏媚幽姿,即山中的泉石蕴含着清新的思绪,松柏则展现出幽雅的姿态。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隐居者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对山和仁德的深度思考和赞美之作。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心灵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体验。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陶醉其中。
相关诗词
  • 1
    [明]
    暑往钟山阿,岩幽清兴多。
    薰风自南发,森松鸣弦歌。
    玄猿啸白日,丹凤巢桐柯。
    灵芝秀深谷,祥云盛嵯峨。
    树隙观天碧,天清似绿荷。
    迥闻樵采木,曲涧沿珠螺。
    鸟乐山深邃,予欢颜亦和。
    野人逢问处,乐道正婆娑。
  • 2
    [唐]
    珠阙昆山远,银宫涨海悬。
    送君从此路,城郭几千年。
    云雾含丹景,桑麻覆细田。
    笙歌未尽曲,风驭独泠然。
  • 3
    [宋]
    映窗犹剩雪余痕,瓶里梅花枕上闻。
    一椀镫寒听夜雨,半床毡暖卧春云。
    诗成始觉茶销睡,香尽翻嫌酒带醺。
    我是挂冠林下客,山中安乐合平分。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