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之西形势聚,无位真人依位住。 地只掣锁金城开,石龙喷水银潢注。 峰峦约勒万马回,杉松自作千兵护。 宝殿峥嵘跨碧霄,圆容丽服微西顾。 江南妃子亲施田,香饭供僧无亿数。 法焰相传十二人,师泛钎船杨子渡。 杨子渡头秋风高,霹靂驾雪翻惊涛。 中有渔家妙绝手,一钓三山连六鳌。 纵时大地悉震恐,收来尘刹无纤毫。 当年曾许心莫逆,今朝又作圆通客。 挂冠已脱尘俗缘,一心愿住清凉国。 清凉之国进能知,日长马倦人多迷。 从来闻说曹溪路,只今断庐山西。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庐山景色的诗,同时也蕴含着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庐山独特的地理形势和壮丽景色。“庐山之西形势聚,无位真人依位住”描绘了庐山西边的壮观景象和无位真人(可能是指佛)依位而居的情景。“地只掣锁金城开,石龙喷水银潢注”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地貌和流水,如同金城(城墙)被打开,石龙喷水,银潢注水般壮丽。 其次,诗中也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宝殿峥嵘跨碧霄,圆容丽服微西顾”表达了对佛殿高耸入云、美丽庄重的敬仰之情。“江南妃子亲施田,香饭供僧无亿数”则表达了对佛教信仰者的敬意和对佛教慈悲精神的赞美。 此外,诗中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挂冠已脱尘俗缘,一心愿住清凉国。清凉之国进能知,日长马倦人多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清净世界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和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对佛教敬仰和对人生思考的诗,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清净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和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