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未及琅琊,看来亦自佳。 微坳著新月,耸翠带余霞。 巨凿应灵禹,斜抛或女娲。 小亭相对好,莫放行丛遮。 |
这首诗的标题是《虽未及琅琊,看来亦自佳》。从标题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在赞美琅琊的美景,虽然没有亲自到达那里,但从诗中描述的景象也能感受到它的美丽。 首联“微坳著新月,耸翠带余霞”,通过描绘月色下的山峦和余霞,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景色。微坳的月光洒在山峦上,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而耸翠的山峰在余霞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亮。这些描绘都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 颔联“巨凿应灵禹,斜抛或女娲”,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山峰的形成与神话传说相联系。巨凿应灵禹,暗示了山峰的形成与大禹开凿有关;斜抛或女娲,则表达了山峰的形状像被斜抛的石头或女娲补天时的石头。这样的想象和比喻,使得诗歌充满了浪漫色彩和神秘感。 颈联“小亭相对好,莫放行丛遮”,诗人表达了对小亭的喜爱和对丛林的期待。小亭是诗人在山中停留的地方,诗人希望在小亭中与友人相聚,享受山中的美景;而丛林则象征着山中的神秘和未知,诗人期待着丛林中会有更多的美景等待发现。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神秘感,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莫放行丛遮”一句,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也使得这首诗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神秘感,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