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三十六,第九曰林屋。 神仙固难名,环怪存记录。 旷岁怀寻赏,兹辰幸临瞩。 驰神在真游,岂复惴深谷。 解袜纳芒履,燃松命光烛。 初行已伛偻,渐入但匍匐。 顾瞻避冲磕,浑淖没手足。 如此百馀步,始可立寓目。 或垂若钟簴,或植若旌纛。 有如案而平,有类几而曲。 镌刻非人工,晶莹粲黄玉。 遥知窍穴外,定有金庭籙。 凡肌不可往,叩击安敢黩。 鸾凤无消息,但见白蝙蝠。 却还望微明,既出犹喘促。 沾衣怜石髓,孰悔泥涂辱。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游览洞天福地的诗,通过对洞中景象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神秘自然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洞天福地的环境、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神秘、奇幻的氛围。诗人用“神仙固难名,环怪存记录”来形容洞中的奇异景象,表现出对神秘事物的敬畏之情。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洞中的经历,从最初的进入洞穴到逐渐深入的过程,描绘了洞中的各种景象,如钟簴、旌纛、案几、镌刻等,表现出洞中的复杂和奇幻。 在描绘过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洞中的真实场景。例如,“初行已伛偻,渐入但匍匐”形象地描绘了洞中的艰难行走,“顾瞻避冲磕,浑淖没手足”则表现了洞中的危险和复杂。这些描绘都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洞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体验。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洞天福地的敬畏之情,认为自己这样的凡人无法进入其中,只能在外边欣赏。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神仙的向往和敬畏,认为洞中可能存在着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机会。这种情感表达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神秘、奇幻、敬畏之情的诗歌,通过对洞天福地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敬畏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