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千里,玉阶三尺,远近高低一色。 天公今岁被诗催,特地放、冬前四白。 梅梢竹外,频频轻撼,嫌乱瑶芳素质。 耐寒相对不胜清,毡帐底、偎红未得。 |
这首诗《银花千里,玉阶三尺,远近高低一色》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优美诗篇。它以银白为基调,描绘了千里雪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冬日雪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首句“银花千里,玉阶三尺,远近高低一色。”便以极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雪花的壮丽景象。千里银花,象征着雪域高原的广袤无垠;玉阶三尺,则展示了雪地的高洁与纯净。远近高低一色,则进一步强调了雪景的壮美与宏大。这一句将雪景的壮丽与高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千里冰封的世界之中。 “天公今岁被诗催,特地放、冬前四白。”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以诗的力量感动了上天,使得冬天提前降临,大地披上了洁白的冬装。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自信与才情,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虔诚。 “梅梢竹外,频频轻撼,嫌乱瑶芳素质。”这里,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花和竹子拟人化,描绘它们轻撼枝条,想要扰乱雪花的素雅之景。这种描绘既表现了雪后初晴的清新之感,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耐寒相对不胜清,毡帐底、偎红未得。”最后两句描绘了雪中红颜佳人的情景。尽管天气寒冷,但佳人仍能与雪花相伴,清雅动人。然而,佳人却未能依偎在暖和的毡帐中,这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冬日雪景的壮丽与高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使得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