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映孤亭小,回环万竹幽。 水声喧暗谷,月影淡高秋。 物与黄昏静,人随白日流。 一椽堪送老,何必仲宣楼。 |
这首诗《隐映孤亭小,回环万竹幽》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细腻描绘和赞美之诗。通过对幽静山水的描绘,诗人表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首联“隐映孤亭小,回环万竹幽”,诗人以精炼的笔触,描绘了山间亭子的孤寂和周围竹林的幽深。亭子在山水之间若隐若现,显得格外小巧而精致;而周围的竹林则环绕着它,形成了一个幽深的环境。这一联以景起笔,通过对亭子和竹林的描绘,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清幽的基调。 颔联“水声喧暗谷,月影淡高秋”,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水声在静谧的暗谷中喧闹,而月影则在高远的秋夜中显得格外淡雅。这一联以动衬静,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声音和水月之景,进一步强化了山间的幽静氛围。 颈联“物与黄昏静,人随白日流”,诗人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在这里,“物”和“人”分别代表自然和人类,诗人通过描绘黄昏的静谧和白日的自由流动,表达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这一联寓意深刻,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也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一椽堪送老,何必仲宣楼”,诗人以感慨作结,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一椽”在这里象征着简朴、宁静的生活,“仲宣楼”则是三国时名士王粲的居所,常被用来代指文人雅士的归隐之所。诗人认为,在这里度过晚年,享受宁静的生活,比在繁华的城市中追求名利更为重要。 整首诗通过对山间亭子和竹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的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