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七月附米舟之浙中作》

白虫散如蛆,黑虫聚如蚁。
循缘仍咂齧,欲寐复九起。
吾舟玉为粒,生此果何理。
神奇作臭腐,秋暑况如燬。
人生托洪炉,一饱盖分尔。
临流念雕年,胡用置身此。
笑口忽唶惋,曼肤或疮痏。
堤防费应俗,情伪良不美。
短篱护松菊,吾归殊可喜。
锥刀诧朋侪,嗟尔商贩子。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细致地描绘了一种小虫对生活的侵扰,以及生活的不易和人生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两句,“白虫散如蛆,黑虫聚如蚁。”,作者用鲜明的比喻描绘出小虫的形象,白虫像蛆一样分散,黑虫像蚁一样聚集。这样的描绘既生动又贴切。 “循缘仍咂齧,欲寐复九起。”这两句描绘了虫子不断爬行、啃咬的状态,以及因此使人无法入睡的情形,进一步展示了虫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吾舟玉为粒,生此果何理。”作者感叹,以自己的船为家,以玉为饭粒,为何会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不解。 “神奇作臭腐,秋暑况如燬。”作者对虫子的生活习性和秋季炎热的天气进行了描绘,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难。 “人生托洪炉,一饱盖分尔。”作者将人生比作洪炉,认为能够吃饱就是人生的本分,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临流念雕年,胡用置身此。”面对流逝的河水,作者想到了年华的老去,对于自己置身于这种环境中产生了疑问。 “笑口忽唶惋,曼肤或疮痏。”作者的笑容突然变得忧郁,皮肤也出现了疮疤,描绘了作者在思考人生后的心情变化。 “堤防费应俗,情伪良不美。”作者认为提防世俗的虚伪是必要的,但这样的情绪并不美好。 “短篱护松菊,吾归殊可喜。”作者用短篱保护着松菊,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喜悦。 最后两句,“锥刀诧朋侪,嗟尔商贩子。”作者用锥刀比喻朋友,感叹商人的生活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虫子的描绘,对生活的无奈和不解,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深思考。
创作背景
《七月附米舟之浙中作》是宋朝诗人陈造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受战争破坏。不久,汴京沦陷。陈造为了避难,携家南逃,先到达淮海地区,然后渡江至金陵。他又从金陵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再由江西南下广东,避乱于南雄(今广东南雄县)。这首诗是在他避难江南,舟行长江时,借古忧今,抒发了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相关诗词
  • 1
    [明]
    相逢先各问容颜,喜极翻疑梦觉关。
    我舞君歌三叹息,北来南去一生还。
    殷勤劝酒非为别,归到宁亲更出山。
    湖主不妨频二仲,与君重醉碧云间。
  • 2
    [明]
    山水谁不爱,顾乏能游人。
    浙中本多胜,石秀而泉淳。
    向者虽一到,终是居官身。
    抱官游山水,味自不相亲。
    今子遂当往,我亦解朝绅。
    相从岩谷里,以子为依因。
    子有旧草履,我有新葛巾。
    滴泉与片石,务搜天所珍。
  • 3
    [宋]
    行行岐路出尘閒,从事犹胜执戟间。
    景象遍经江左地,封疆全得浙中山。
    侯藩暂列谈宾位,纶阁看随墨客班。
    到郡莫为经岁计,诏书非久急徵还。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